close
【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綜合報導】居然有超過半數的牛肉營業商,沒有標示牛肉產地來源!消基會「消費者雜誌」發行人黃鈺生表示,經過消基會的調查,有42%的散裝食品和60%販賣牛肉的攤販,沒有標示牛肉的來源,讓消費者「食」的不安心。消基會呼籲,政府要落實把關政策,積極管制並且對違規的業者開罰。
黃鈺生表示,政府對於美牛開放,在2012年9月12日啟動「強制標示加強稽查計畫」,指示廠商必須在產品上標明牛肉的產地來源,讓消費者能夠自行決定是否食用。最初稽查時有高達99%的合格率,但過了半年後合格率卻只剩下六成,可見稽查效率日益不彰。
針對美牛開放風波,政府頒布的16字箴言「安全容許、牛豬分離、強制標示、排除內臟」,並要求廠商和販售場所必須以制式標籤來說明牛肉產地。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指出,如果相關單位沒有按照規定做出標示,可以處新台幣3萬至15萬的罰鍰,如果標示不實可罰款將高達20萬元。
這次稽查,肉乾店或肉品廠商多數皆有標示來源,而一般攤販卻多數違規,包括牛肉麵攤及小吃部,並未在門口或菜單上載明牛肉產地來源,成為稽查的漏洞。
消基會呼籲,政府應該要落實「三管五卡」的政策,必須管制好「源頭」、「邊境」和「市場」的三邊管制,雖然現在已經要求販賣業者要自主標示,也訂定了相關罰則,但是並未盡到稽查的責任,讓消費者失去了「知」與「選擇」的保障。
圖說:消基會呼籲政府要落實稽查販賣牛肉業者標示產地來源,維護消費者的權利。(Photo by 楊智強/台灣醒報)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